上周末,苏州第十六中学的同学寻芳之旅走进了我们学校。
每个同学都收到了三中的文创纪念品——会学习的锦鲤手账。
在手账上,盖上了一枚特别的印章,图案上有慧成、紫荆花、校猫。
这枚印章的制作者是来自高一(8)班的吴程茜同学。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她的刻章之旅——
最开始接触到橡皮章这一事物是在初中。那时只是把橡皮章当作学习任务来看,并不算是兴趣爱好。
可是,日复一日的学习激发了我对此的热爱。最初让我坚持的是刻出作品的成就感,被同学赞美和崇拜的一种自豪和开心的感觉,只是想听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
渐渐的,我陷入了迷茫。费时又费事,只是为了别人的肯定,这值得吗?我意识到,赞扬只是外物,爱好是为自己的;更大的收获,是刻章时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定心地坐在桌边一下午,从描线稿、转印到执刀刻章,出章拓印。从头开始,一刀一下,有的地方细腻轻柔,有的地方大刀阔斧,渐渐地,我感悟到,这也是一种人生哲理。
《清明上河图》这个作品,花了我三个月的时间去制作完成。当然,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26个同学各司其职,各自领取一版任务,共同完成。最初领任务的时候,我心里充满了犹豫和忐忑——这是整个《清明上河图》的中心部分啊!如果我发挥得不好,会不会影响到整体效果?带着这种担心,我开启了长达三个月的创作。
在刻画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之前从未发现的细节,然而技术和经验的不成熟,并不能完全表现出张择端的那种精致,这也是我的遗憾所在。三个月时间,我遨游于此,感受着北宋的繁荣,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很多人对我说,刻章多费事,图片都是现成的,多此一举。可是,对于我,橡皮章不是一种记录的东西,也是一种情感的呈现。翻出我的作品可以发现,在我心情平静的时候刻出的章,线条是流畅的;心情烦躁的时候刻出的章,线条是坚硬的。而这流畅与坚硬之间,又有各自的意趣。这个过程中,我释放了情绪,充实了生活。

橡皮章,宛如前进路上的花苞。充满情感,富有故事。时间是流水,实践是养料,让她盛开在我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