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是为家校共同教育好孩子而架起的不可或缺的桥梁。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开学一个多月后,我和年级组长一起开始了家访。
我们细致地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及其在家的表现,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家访能让我们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指导他们及时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例如有的同学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经常与各科老师沟通、交流,但孩子成绩一直不理想。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由于家长自身很优秀,所以对孩子要求很高,以至于孩子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点厌学。他们的学习更多是为了“应付”家长,看似努力,实则学习效率不高。
我们告诉家长,学习最主要的动力来自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要从心理上疏导,让他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树立合适的目标,并朝着目标渐进,要让他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人。同时,我们也宽慰家长,要多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孩子,这样孩子对生活、学习才有信心,才有向前的动力。
又如,现在有情绪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通过家访,了解到孩子的情绪波动和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因为家庭成员关系比较紧张,父母情绪容易激动,导致孩子在学习压力和家庭压力的双重挤压下,产生了逃避情绪,有的沉迷网络世界,不愿面对现实。
我们和家长沟通,希望家长学会控制情绪,起到榜样的作用,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在家访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更认识到自己身为教师的重大职责。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深入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们对学生的每一份关爱,他们都能感受到。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待开的花朵,是花总会开放,我们静等每一朵花开。
郭琴琴
中共党员,2020年8月入职,苏州市第三中学地理教师,现任高二(8)班班主任。曾获“2020年直属学校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真正站在学生角度,知他所知、感他所感,在守好原则和底线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纳基于理解的建议。
文稿:郭琴琴
文编:陈恬
美编:韦宇端
审核:顾菁
素材:德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