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记忆的不是结论,而是方法。方法是有弹性的,它可以在生活的任何场合应用,而结论呢,因为它和某种特定的条件有联系,它是一种凝固的东西。
——艾·拉斯克尔
通过“物理观念的建立”、“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探究的设计”以及“态度与责任的渗透”等方面,进一步落实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这是物理新教材的教学理念。
高一物理备课组每周定期进行集体备课,探讨本周学习内容。讨论的重点是:如何设计课堂环节?如何准备实验等多元素材?如何选择最优的例题?如何选择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如何使其自主学习?如何拓展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学习?……
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
定期组织老师开设公开课,通过公开课后的评课环节,组内老师互相交换想法,通过思维碰撞,找到更合适、更优化的课堂教学,在一次次互相学习中,共同进步;定期组织老师外出听课,听课老师回来交流听课收获,把新思路传递给组内其他老师,为接下来的教学作出指导;认真聆听教研员和各类专家的报告,提高理论水平,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专家指导
物理教研员彭老师:
对于概念课的处理应首先从多种事例出发,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应增加对概念的辨析环节;实验的处理不能只是演示,需要老师解释为什么要做,交代仪器、现象、结论等,要和整节课融为一体。对于玻璃瓶的长轴、短轴;瓶的容积、水的体积;水柱高度等都需要事先作出解释……要让学生清晰地抓住学习重点。
新手上路
朱可老师的公开课——《弹力》
上课思路:《弹力》是高中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中的部分内容,本节课首先通过让学生体验弹簧和橡皮泥的形变引出弹性形变这个概念;再通过演示桌子和玻璃瓶的微小形变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拓宽学生认识,得出任何物体在有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的结论。
在演示实验前,朱老师首先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并猜想完成实验操作后光斑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如何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充分分析教科书中的弹簧拉小车实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弹簧的形变,并体会弹力与形变的关系。通过实例总结分析压力和支持力,绳子的拉力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有无弹力的判断方法。
最后,提出弹力大小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为下节课做铺垫。
学生反馈
张佳星同学:
这节公开课上,课堂气氛活跃,老师讲课幽默,用实验和课件结合起来便于我们理解,让我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弹力的理解,熟练了解掌握了弹力的性质和方向,受益匪浅。
苏州三中高一物理备课组在教研组长王益华老师、备课组长施亚明老师的带领下,蒸蒸日上。
文编:顾菁
美编:韦宇端
审核:肖凤杰
素材:高一物理备课组
鸣谢: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