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少工委第三季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讲述了苏州市第三中学校地震测报组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地震测报的故事。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吹响了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的号角。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我们国家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极大鼓舞了少先队员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在“我们爱科学”活动中,苏州三中地震测报组积极响应,坚持地震测报活动,开展地震知识科普、宣传,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在地震局和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校领导、团委领导下成立地震测报组,由周仁达副校长,邓建元、张纯安和王赞四位老师和6位优秀青少年学生组成地震测报组,记录大地电场、磁场,井水水位及氡气,研究探索地震科学,得到市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和国务院表彰。校党支部杨授经书记代表三中地震测报组师生出席北京国务院地震工作表彰大会,受到当时华国锋总理接见。
后来师生们记录地倾斜,大地电磁波等,曾记录到了南黄海,溧阳地震,学生们报告教师,上报地震局,多次受到表扬。市三中地震组研究和探索地震异常,积极撰写论文,其中,《南黄海6.2级地震某些征兆异常表现》一文曾被国家一级地震刊物登裁。1992年邓建元老师出席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并在会上作了交流(《在大地震前异常地电脉动的前兆特征》)。中央电视台四套早新闻节目播放、介绍了苏州三中地震测报组。2004年,原中国地震局宋瑞祥到校参观考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欣然题写“苏州市三中地震测报中心”。
苏州三中地震测报组培养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培养了青少年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严谨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国家地震研究培养了专业人才,为振兴中华作出了贡献。
邓建元:
1962.9-1999.9 苏州三中教师。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邓建元老师参与建立苏州市第三中学校地震测报站;1985年,周仁达、邓建元、王赞合著论文“南黄海6.2级地震某些征兆异常表现”在“国家地理学刊”上发表;1991年,地震测报站被评为先进集体;1992年,邓建元老师出席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并在会上作了交流(《在大地震前异常地电脉动的前兆特征》);1999年,邓建元老师遵循学校1999年课程方案,坚持校本课程建设,建立“井小天地大”活动小组,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地震测报、研究工作,培养了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
1976年至今,45年过去了,苏州市第三中学校依然走在科技教育前沿,我校不断完善地震馆建设、校信息化建设,建设地震展示馆、地震体验馆、沙盘探究室、电子班牌平台、E卡通平台、OA平台、图书馆系统、门禁系统等,这些已成为我校一张张名片。
地震展示馆
地震体验馆
3D打印社团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文稿:邓建元、陈昊晴
美编:韦宇端
审核:肖凤杰
素材: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