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在徐雪明教研员与苏州市第三中学校语文组老师的组织下,本学期第二次新教师交流活动暨2020年入职教师汇报课活动在苏州市第三中学校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戴雪雯、沈玥、史晓可三位新教师的公开课展开,2020年苏州市直属学校新入职语文教师全体成员以及苏州市第三中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各位前辈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旨在让新老师在公开课中快速成长起来,逐步站稳讲台。
三位新老师分别选取苏轼的《赤壁赋》、杜甫的《客至》、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为授课内容。巧合的是三篇诗文的主题均与生命的困境相关,像三个人的精神出走,但正如徐雪明教研员所说“人很难真正束缚自己,真正可以束缚自己的可能就史铁生了”。
苏轼的“精神出走”
——戴雪雯老师《赤壁赋》
苏州市第十中学校的戴雪雯老师在苏州市第三中学校高一(3)班开设了题为《赤壁赋》的教研公开课。戴雪雯老师以几个问题入手,巧妙地将文章内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体会《赤壁赋》这篇文章中苏轼的情感变化与人生哲思。在评课研讨的过程中,几位老师都认为戴雪雯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内容翔实,为学生补充了较多的背景知识以及素材,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苏轼此时内心的矛盾与纠结。徐雪明教研员也赞赏了戴老师教学过程中的探讨环节,并且提醒大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学情,给予一定的思考空间,避免学生养成思维定势的习惯。
杜甫的“小步紧跑”
——沈玥老师《客至》
苏州市第三中学校的沈玥老师在高二(4)班开设了题为《客至》的教研公开课。沈玥老师将探讨《客至》这首诗歌中的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从题注中的“喜”字入手,引导学生逐步解读杜甫写作这首诗歌时的情感。整节课的氛围轻松愉快,学生的参与度高,并且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细致地解读诗歌,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体会诗人写作的心境与情怀。在评课研讨的过程中,几位老师认为沈玥老师的教学注重生成,让学生有自我解读和发挥的空间,课堂效果良好。徐雪明教研员评价,沈玥老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巧妙,但仍需在教学中注重朗读环节和材料的严谨,让学生更好地解读与思考。
史铁生“心灵的隐痛”与“痛苦的风度”
——史晓可老师《我与地坛(节选)》
苏州市第三中学校的史晓可老师在高一(6)班开设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史晓可老师依体定教,从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入手,抓住文中的三对关系:我与地坛、我与母亲、我与命运引导学生触摸史铁生的灵魂。本节课主要围绕“我与母亲”的关系展开教学,通过两组动词的填写给了学生一个进入文本的台阶,鉴于这部分文字中丰沛的情感,史老师主要通过朗读指导,师生共读来渲染情绪,带领学生探究史铁生心灵的隐痛与他痛苦的风度,并且在课堂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过往阅读经验的调动,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融合特点。丁一老师在组内交流期间指出史老师教学语言的表达是十分恰切生动的,但也提出了一点疑问——为何听课老师都备受打动,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好像并没有太大的感受?是不是这样的痛苦离他们太远了?对此,徐雪明老师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徐老师认为感动不一定是张牙舞爪的,也可以是沉思,要辩证地看待动与静。除了读以外,教师用自身的阅读感受去分享和交流使得学生很好地进入文本中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在徐老师看来,史铁生可能是唯一一个走出了生命的困境的人,他的文章漂亮又有内涵,思想深沉,是值得我们去细细研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