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二十八年,重阳节这一天,南直隶徽州府婺源县,知县、县丞、县学教谕及一众地方乡绅齐聚于县城紫阳书院,个个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此前一天,县里快手从南京抄回庚子年乡试榜单。南直隶为帝国文教渊薮,人才竞争激烈,本届考生有四千多人,而录取名额才区区一百三十余人。婺源不是边鄙小县,这里可是朱子故里,文风昌盛,可本届婺源县的考生,竟然——全部落榜!脱科了!上一届,考中七人,再上一届考中六人……全县上下一片恐慌,由此又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保护龙脉大战……
以上是《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里《笔与灰的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一章开头所叙一幕,此中情形,让今日教育中人不禁感叹,历史总是似曾相识。不止于此,开端后,事件所涉的历任知县、衙门胥吏、县学诸生、石灰矿主、乡民乃至徽州知府、应天巡抚巡按皆粉墨登场,分寸拿捏滴水不漏的文书往来,利益各方无数回合的博弈与妥协,心态被试探与揣摩,谋略可谓算尽。事件波折频起,铺展叙述中,尽显官场规则的微妙、底层人情世故的百态,勾勒出了17世纪一个基于农耕文明的庞大专制帝国的基层运作图景。
在今天的历史教科书里,在坊间出版的无数或严肃或幽默的明史著作中,在经典大历史框架叙述模式下,从未有过对明朝底层社会的如此鲜活描写。书中事件的铺叙也无任何虚构成分,作者马伯庸在书中不止一次申明,所有情节乃至细节都来自原始档案资料,比如这个《婺源龙脉保卫战》所有信息都出自一部保存完好的明代乡志档案——《保龙全书》:在保龙事件暂告一段后,婺源士绅们将所有相关的文书都搜集起来,合订成一本资料汇编性质的《保龙全书》。
以罕见的民间档案文书为依托,把潜藏于历史故纸堆中的平民政治故事,繁琐古奥的文言,表述为现代人所乐于接受的绵密细致又生趣活泼文字,娓娓道来,普及成今日大众化的精神产品,这本《显微镜下的大明》显得太独特了。
本书其余五章内容,重点者如《学霸必须死一徽州丝绢案始末》讲述万历年间,徽州府歙县一个名叫帅嘉谟的管钱粮小吏,空有一身数学天赋,只得以县里的历年税粮账册测算来刷题熟悉业务时,发现一项不公正的税收政策,进而在徽州府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乱民、县官、州府、户部等诸多利益集团展开一场博弈之局,背后又站有首辅乃至皇帝的影子。
《谁动了我的祖庙一杨干院律政风云》则是徽州府歙县一桩民间庙产争夺案故事。由奸民的贪婪欲望而心生歹念,施展包括收买行贿的无数花招,诉讼双方在这场绵延八年的官司中各展所长,用尽心思,尽显嘉靖年间之民风之颓坏、司法黑暗腐败。
《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中,通过对一个坐落于南京玄武湖中的大明王朝保存全天下民间田地之总册(鱼鳞册)机构——黄册库,这一朝廷最重要档案库兴衰的全景式描写,忠实地映射了王朝是如何从建立初始时的雄心壮志,逐渐在懈怠敷衍与利益纠葛中,活力消磨殆尽,一步步走向毁败的全过程。
中国传统的历史叙述,多立足于政治史,关注的是帝王将相的个人沉浮兴败,朝代风云变幻,宏大的历史话语叙述中,读者看到的多是历史的粗线条骨架,而缺少血肉的历史叙述是苍白而了无生机的。骨架之上,正需要关涉每一个普通个体生命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细节去填补,去生发,丰满生动起来,让每位读者都能在历史阅读中找到自己的身影,这样的历史叙述才能充满活力和魅力。
所幸中国文化所拥有的强大韧性,藏于深阁的历史文献再获得生命,跌宕起伏情节中又富于冷酷的真实,其震撼力远超过纯虚构作品。本书的六则故事,正是要讲述四百多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卑微如蝼蚁般的普通人生活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制度之无奈、人性之阴暗、官场之微妙,还有平凡人之勇气,从而为我们再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生动、藏在细节里的大明王朝——明明是不掺杂主观评判的冷静叙述,你却分明能感受到一系列事件背后那被称作历史规律的东西呼之欲出。
赵龙泉:
中共党员,一级教师,苏州大学文学院毕业,教育学硕士。
教育信念与理解:语文教师——勇当人文主义教育的旗手。
语文课程不是零打碎敲的知识贩卖,人文精神永远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一个有着强烈人文色彩的语文老师,所能教给学生的,是对人世的洞察、对名利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对学生的理解、对外物的宽容、对美好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对未来的憧憬……
文稿:赵龙泉
美编:韦宇端
审核:肖凤杰
素材:教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