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式教育是指在苏州区域内形成的教学流派,它拥有灵动、从容、崇文、尚美的特点,不急功近利,重视美德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苏式教育的理念不仅体现在讲解英语语用价值、文学赏析价值上,更兼顾了德育价值。本文以一节高中英语赏析德育课为例,论述了苏式教育理念在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苏式教育 美育 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
正文:
苏州具有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教育传统。“苏式教育”是建立在在苏州文化传统基础上的一种本土化的教学理念,扎根于苏州教育的传统和实践,遵循着教育教学一般规律,同时又具备独树一帜的地方特色,引领苏州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苏式教育并没有严格的定义,苏式教育提炼和概括了苏州文化的特点,传承博大精深文化精髓。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德才兼备,德才并美。同时苏式教育融合了现代教育的特点,回归教学本质,以学为本、以导为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知识、信息、情感、技能和德育的平等交换,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1]苏式教育贯彻了苏州人不急不躁,从容淡定,刚柔相济,不偏执,不急功近利,崇文重教,经世致用的生活态度,其中对于人性的培养,对美好人性的培育十分重视。[2]英语是一门兼具知识难点和文学赏析价值的高中教学学科,针对苏式教育英语课堂而言,应做到于选取主题、设计教学中展现美丽;于解读文字、分析内涵间体现细腻;于课堂活动、思维训练时凸显灵动;于传播文化、传承美德处表达深沉,从而让智慧的火花、思维的灵感、心灵的感悟在课堂教学中绽放,让学生在汲取教学知识点,欣赏文学的同时,感受到美的力量和爱的温暖。笔者以一节题为The Beautiful Road的英语赏析课为例,将德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探讨苏式教育灵动、从容、崇文、尚美的理念和特点在高中英语学科中的体现和应用。
1.以“灵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之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苏式教育有一种自然之气,温润而充满灵性;它提倡潜移默化,通过多样的方式、丰富的活动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目标。[3]因此,课堂开头的自然引入显得尤为重要。成功的课堂引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容易,更充分的进入到英语语言文字的世界中去。
课堂伊始,笔者以一幅道路风光的照片引入教学,让学生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就有赏心悦目的感受,自然之美的呈现最为直观,因此最能唤起学生心中对美的共鸣。通过生动的图片可以快速引入“美”的德育主题。然后,学生通过思考孔子的名言Everything has beauty, but not everyone sees it. “万物皆有动人之处,然非众人皆能洞悉”,领会到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产生对自然之美的感悟;继而,通过“Where there is/are ______, there is beauty.”这一句型的操练,发散学生思维。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给出不少有新意的答案:有生命、有阳光、有希望、有关爱,有梦想的地方,就有美的存在。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只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和一颗懂得欣赏美的心,美无处不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对教学主题有了清晰的理解,在踊跃发言过程中巩固了基本句型知识,锻炼了英语口语能力。
2.以“从容”的节奏引导学生赏析英语语言之美——文学素养的提高
如同苏州人不急不躁、闲适淡定的生活方式,苏式教育也是从容的。在应试教育屡受诟病的今天,苏式“慢教育”显得尤为珍贵。这个“慢”首先体现在不急功近利。功利的教学只注重眼前效应,针对考试题型,采用题海战术,一味追求考试分数,不考的不教。而学生在这样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人会因为机械地背单词、记语法、做阅读而对英语产生厌倦。这样的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哑巴英语、应试英语,完全偏离了语言学习的初衷。
为了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增加阅读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设计上有针对性地安排了诗歌欣赏,使学生能感受到文字之美。美国诗人e.e.cummings的形体诗A Leaf Falls《落叶诗》一反常规,完全打破了英语单词格式的束缚,以字母的排列形式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诗歌,多少会觉得有些困惑,这对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很大的考验,这也就需要教师给予恰到好处的引导:一方面提供线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力;另一方面,又不能提示过多,让学生坐享其成。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过程需要足够的技巧和耐心,这也印证了苏式“慢教育”另一方面:不急于求成。老师不应该强求学生在一节课里机械地记忆多少内容,而是要循循善诱,启发思维。在诗歌赏析环节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以竞赛的形式交流讨论的成果,笔者做适当的点评和点拨。在这样一个互相竞争而事实上也是相互启发的过程中,学生最终成功地找寻到规律,通过字母的位置变换和诗歌排列的形状感受到一片叶子从树枝上飘落的轨迹和形态。这个分析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获得成就感,并感受到了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再通过字母形状、单词含义、整体形态、句末尾音等多角度进行补充、概括,通过细腻的讲解,剖析并展示这首诗的主题----loneliness(孤独),让学生从细微处感受文字美丽,在点滴中培养学习兴趣。最后,笔者还配乐朗诵了一段相关的诗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耳朵去聆听,用大脑去想象,用心去感受英语语言的音律之美。
这个教学环节事实上是学生和英语文字之间的一场对话,给学生带来震撼和享受,学生发现英语学习是有趣的,英语文字是有生命的,是美丽的、细腻的,是会在字里行间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学生不仅能直观地理解文字表面的浅层含义,更能通过思考和启发挖掘出文字背后意蕴丰富的情感。而这种如细水涓流般的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理念也正是苏式教育所倡导的。
3.以“尚美”的探究引导学生感悟心灵之美——德育教育的渗透
苏式教育不仅仅在意知识和文学素养的积累,更注重于育人。所谓育人,即是指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英语学科教育作为一门拥有提高学生学科素养,文学素养,欣赏能力的学科,同时具有育人价值。虽然价值观、伦理观等方面的教育显得宽泛而抽象,但是实际上也是可以通过理念的传达潜移默化地被教授的。[4]在前两个教学环节,笔者借助图片和诗歌,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欣赏了自然之美,体会了文字之美。然而,表面的美只能取悦我们的眼睛,而真正内在的美却能触动我们的灵魂。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将会是最动人、最和谐的美。这样的美便是无形的心灵之美。笔者通过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让学生在感动中感悟,知父母甘苦,想父母冷暖,并让学生明白美好的东西有时候也是易逝的,孝顺不能等,从而激发学生当堂以文字的形式向父母表达感谢:Mother / Father is the ________ person in the world, who/ whose/ from whom _______________. 从英语学科角度来说,这个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复习了形容词最高级和定语从句两个知识点;而从德育的角度来说,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融入了感恩教育,教会学生要珍惜爱、表达爱、回报爱。在这个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结论:Beauty is not in the face; beauty is a light in the heart. It is the beauty inside that really counts and also it is the inner beauty that makes a beautiful person. 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乎内心,内在美才能铸就真正的美丽人生。至此,德育主题进一步得到升华,让学生在感知身边美好事物和情感的同时,注重自身个人品德修养,铸造美好心灵。
这一次对苏式教育模式的课堂尝试对学生产生了极大地触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学生表达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对这种课堂模式的喜爱。学生在有效地完成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激发,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还受到美的熏陶、爱的教育。“眼中有美,心中有爱”不仅是这节课中学生达成的德育目标,也是笔者对自己教学的要求。只有做到“眼中有美”才能打造出美丽精致的课堂,吸引每一位学生;唯有时时保持“心中有爱”,才能耐心细致地辅导学生,从容淡定地守望学生的成长,不错过他们的点滴进步。这也正是苏式教育的真谛:不能急功近利,要从容淡定;不可刻意打造,但求水到渠成。苏式教育注重灵动,求真,尚美的特质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更要求教师有崇高的师德,把德育色相蕴含在每一堂精彩的课程中。
参考文献:
[1]潘娜. 彰显对话特质 建构苏式课堂[J] . 江苏: 江苏教育研究: 实践 (B版), 2016 (6): 24-26.
[2]杜成宪. “苏式教育” 的历史之维 [J] . 苏州: 苏州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5, 3(3): 110-119.
[3]张丹. “以温立行 以润养德”——打造“温• 润”的“苏式” 特色德育 [J]. 江苏: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15 (12): 87-87.
[4]程晓堂, 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北京: 课程. 教材. 教法, 2016 (5): 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