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成果统计 >> 教育论文 >> 正文

做一名具有综合素养的教师

摘要:新课改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学科关键能力的要求,这对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考不再分文理,这对广大教师在学科及模块的综合和融合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突出。在此情形下,教师不能仅满足于自扫门前雪,也需要管别人的瓦上霜,需要走出“家门”,关注“窗外”的风景。

关键词:新课改下  教师跨学科综合素养  提升的价值


文理不分科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必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虽然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力图改变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偏科的现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求教师坚持终身学习,也不仅要求教师专业发展,还要求教师也能够全面发展。在此新的高考改革形势下,教师仅仅“精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了,当今社会“一专多能”的教师将大受欢迎。教师固守本学科教学教研,闭门造车几乎成为当前教师发展的一大痼疾。公开课似乎只对本学科教师开放,非本学科教师概莫入内。即使开课通知上有“欢迎其他组同仁观摩”的字样,也只是客气语,其他学科教师不会当真,也不可能冒然前往。如果有教师真的参加其他教研组的专业,也会被视为“抢人家饭碗”一笑了之。有位教师感兴趣各个文化课教学,经常穿梭于不同学科课堂之中,也被冠以“九门提督”的雅号。各个学科之间虽“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虽闲聊时偶有涉及,也仅限皮毛而已,并不涉及专业精髓。虽然也会存在着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与沟通,但这些合作也仅仅是业务性,并不涉及到本专业内容。如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班级组”的配合,学科平衡。或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品质及非智力因素挖潜进行调研,而非学科间的渗透。虽然高考模式中也曾出现过大综合或者文理小综合,貌似确实需要几门学科团结协作,其实也只是几门互不相干内容的大拼盘。因此,也很少出现不同学科教师互相开放“阵地”,更不要说把教研活动拓展为几门学科间“联席会议”了。这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学科封闭化教研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第一,兼容知识:不同学科知识可以相互补充。事实上,学生虽然兼修数门学科,苦于教师们均割据一方,闭门造车,无法打通经脉,无法打破门派偏见,更无法实现知识之间融会贯通,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上无法得到培养和提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哪一门学科的知识是孤立地存在着的,这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知识按照其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大教育家杜威认为,本来儿童的生活和经验是一个整体。可是儿童一到学校,多种多样的学科、教材便把他的世界割裂开来,肢解开来。杜威认为,改革的方法是改变教育的中心:“从学科上面搬到儿童上面。依照儿童长进的程序,使他能逐渐发展他的本能,直到他能自己教育自己为止。”杜威看到了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科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潜移默化的联系。从整体上看,传统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零散的,语文知识就是语文知识,数学知识就是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就是物理知识,相互间割裂孤立,各个学科的分科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割成为若干个条块,实质上是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然而,各学科之间的思想、方法、内容是相互渗透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为了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形成整体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拓宽其知识面,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必须进行学科之间的“整合”。如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思想政治的教与学也离不开调动各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理解。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在多处已经明显地体现出与其它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如哲学与其他具体科学的关系表明,哲学的发展需要以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哲学的发展又为其他各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借助其他学科知识,好多内容就无法讲清。如哲学好多内容如果借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就非常容易被理解,否则就很难把握。如果适当地应用多学科知识来辅助教学,将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强化提高学生横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充满生机。甚至不同教材中有许多知识是雷同的,所需要是只是从不同角度解读。如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从政治角度是节约能源,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历史角度可以从三次科技革命的角度思考;从地理和生物角度可以从保护生态和人类生存角度分析;从物理和化学角度可以从节能减排和回收利用角度理解。

第二,借鉴教法:不同学科教法可以相互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教无定法而有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学科的教学教法对于本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走进其他学科的课堂,可能对该学科过于专业化的核心知识云里雾里绕不清楚,只能算作“门外汉”看看热闹而已。但如果我们一味地以“门外汉”自居,那这种“串门”就变得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可言。不同学科是相通的,不仅在于不同学科之间知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表现在不同学科之间教学教法也可以有相互借鉴的地方。这样,如果我们淡化对该学科专业知识核心内容的追求,转而借鉴授课教学的教学艺术,我们就会从其它学科的“门外汉”转变为对教法拥有发言权的“行家”。学科特点的差异会导致各学科之间在教法上可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但我们可以求同存异,摒弃某学科适合本学科教学规律的个性教学方法,借鉴其共同的教学方法,在研讨与借鉴的过程中促进学科教学的“双赢”。如文科之间教法具有很大相似性,都可以借鉴历史事实,也可以立足于现实,联系重大时政热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文理科在教法上也存在着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如目前有些地方提出的文科教学理科化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这说明文科教学也可以采取习题化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对新课程的体验。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自己学科的特殊性,忽视对其他学科教法的借鉴。那么,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科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学科教学的发展也无法“笑”到最后。

第三,分享资源,不同学科资源可以相互共享。打破学科之间壁垒,学科相互之间内引外联,在“引进来”与“走出去”之中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一旦我们尝试走进其他学科的课堂,就会发现这里的世界确实很精彩,学科开放让我们开了眼界,拓展了视野,观赏到不一样的风景。学科之间的相通之处确实会让我们收获颇丰:补充了许多“新”知识,借鉴好多新教法,涉猎诸多新材料,可谓收获多多,也反思多多。因此,教师也须“不务正业”。我们也不妨撇开门户之见,到其他学科的课堂潇洒地“走一回”,到其他学科的课堂去“串串门”。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正确认识。“横看成岭侧成峰”,各个学科教学不是学科的单兵作战,而是需要各个学科协同作战。其中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劳技等学科可以直接为文化课教学提供素材,对文化课教学进行精心包装,提供图文并茂的教学素材,促进课堂教学深入浅出,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运用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及劳技等学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为不同的文化学科服务。生物学角度探讨花儿为什么这样的红,从美术角度探讨花儿色彩和透视显现不同寻常的美。课件教学素材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不同的学科服务。因此,教师在“串串门”时可以实现对其他学科使用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如设计人口和劳动力就业压力问题的素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等学科内容,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知识,也有助于帮助我们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知识的思考与认识。当然,在不同学科对资源和素材共享的的同时,也实现了个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以及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

究竟我们需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是需要专业化发展?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实质上就是前不久大众传媒对文理分科不休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就是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还是得到一知半解残缺的知识。建议文理分科观点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负担过重,必须通过文理分科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建议取消文理分科观点的出发点是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为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湖南省教育厅首先出台文件,要求严格落实课程计划,普通高中不得文、理分科,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山东省也决心于明年废止文理分科,以保证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显然,我们不能简单以减轻学生负担为由剥夺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涉猎。事实上,文理分科也不一定会减轻学生的负担,文理不分科也不一定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关键教材的难度需要降低,教材之间的默契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作业负担也需要大幅度下降。当我们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引导学生有一个开放包容的思想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科之间相互说明,相互理解,相互融合,就可以促成事半功倍、一石二鸟的功效,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就减轻了。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