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成果统计 >> 课题研究 >> 正文

《苏州市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效率评价与改进完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成本

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概念是指某一组织或主体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应发生或实际发生的价值牺牲;广义的成本概念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应发生或实际发生的价值牺牲。广义的成本概念模糊了会计学和管理学的界限,体现了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交融的趋势。它除了包括传统的成本计算内容以外,还应包括变动成本、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质量成本、物流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资金成本、环境成本、信息成本、行为成本等新的成本计算内容。因此,成本既是属于经济学范畴又是属于会计学范畴,作为经济学范畴的成本揭示了成本的本质属性,是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作为会计学范畴的成本,既体现了成本的属性又体现了管理工具所具有的计量特性。

2、教育培养成本及生均成本

本研究的高中教育培养成本指一所高中在既定的条件下,培养一名合格毕业生所直接消耗的资源价值。具体指学校培养标准高中学生的全部合理费用支出,按补偿渠道区分为由财政(含社会捐助)补偿的成本和由学费(含择校费)补偿的成本,主要由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构成。高中生均成本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一个学生所发生的平均教育成本,它以准确计量高中教育成本为前提。高中生均成本的具体界定是普通高中为实现教育的基本职能(不包括其他职能),并达到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在一定的会计期间(通常一年)所必须发生的,平均用于每个学生的直接支出和应计费用的总和。 

3、高中教育培养成本效率

教育成本效率是从经济学中移植过来的概念,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广义的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即社会配置教育资源的效率。二是指一个教育机构直接产出与直接投入的比较关系,就是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用公式表示为:教育成本效率=教育成果(产出)/教育资源消耗(投入)。本研究的高中成本效率指达到既定的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学校实现教育教学资源消耗最小化的能力。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和创始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于1963年发表了《The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一书,对教育的成本、收益、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系统内部的最优资源配置和效率、教师的工资及其决定因素、教育财政以及教育计划等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并首次提出教育全部要素成本的概念(total factor costs of education),认为教育成本包括教育服务的成本和学生上学的机会成本,并明确指出教育经费与教育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国经济学教授科恩(Elchanan Cohn)于1972年发表了《教育经济学》一书,对教育的收益、成本及两者的关系,教育和经济的增长,教育的生产与成本函数,教师工资及其决定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赢得了广泛的认可。而且在西方,对教育成本的研究方法很多,如由普雷斯特(Prest)和特威(Turvey)  提出的收益——成本分析,对所有相关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和评估是评价投资项目可行与否的一个有效办法。1976年,韦伯斯特运用成本——效率分析方法,论证了一个学校应该怎样做出关于学校扩展、保留、淘汰方案的决策。西方经济学家还把著名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运用到教育成本研究中,得出在教育领域成本——规模的关系是呈U形的结论。 

国内学者对高中教育培养成本和成本效率的研究大多是理论规范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彭湃、周自波(2008)认为双轨制成本分担对入学机会的公平获得、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的过程公平以及公立教育的价值追求均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必须通过逐步并轨收费等措施加以改善。陆景(2006)认为目前我国高中收费比较混乱,群众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学费标准高,杂费名目繁多,择校费管理混乱,代收费层出不穷,其根本原因是对于高中教育的投入与收费还存在政策法规方面的空白。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学军认为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普通高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由于经济的制约和教育观念、体制、投入、师资等方面的原因,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林涛和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成刚(2008)利用基尼系数,分析我国各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公平现状,发现普通高中和高校的教育不公平在加剧。 

在评价高中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方面,许多学者提出了计量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都有其理论根据和具体计算方法。理论性指标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1984)提出的指标体系。他用“知识与技能标准分”来标识教育成果,学生每修完一门课程,考试合格就给一个“分”,这样“知识和技能标准分”总量就可以计量出来,增量也可以计算出来,从而计算出教育为这些“分”所投入的资源使用效率。厉以宁教授的理论计量方法引导了教育效率计量的思路,那就是首先必须寻找能够客观表达教育成果的量。但教育成果有着丰富的内涵,而不单是受教育者受教育前后“知识和技能的增量”。实际上,学生们还在道德修养、身心健康、审美意识等诸方面有一个增量,甚至有经济的、心理的、行为的、认知的和情感方面的不易描述和量化的收益。所以,教育成果是全体在校学生学制期内各种收益增量的总和,这个总和由于难于量化,造成理论性指标体系存在着实际操作的困难。河北大学韩宗礼教授(1990)提出的指标体系在实用指标体系中很有代表性,它考察学校的成本效率很方便。计算是这样开展的:计量时假定同一结构层次不同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是相同的,教育成果数量指标就是学校培养的在校学生数或毕业生数。韩教授提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近年来被广泛使用。但他在计算教育成果时,是假定同一结构层次学校的教育成果是同质的,这一假设被接受不是因为假设本身具有科学性,而是因为教育成果质量特征的难于考查性。其明显缺陷也在于假定同一结构层次学校的教育成果是同质的。王善迈教授(2008)在他所著的《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中说:“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都是在教育产出质量相同的假设下度量产出与投入的关系的,学生质量评价的数量化是国内外尚未解决的难点。现有的国内外关于教育资源利用率的研究,着眼于评价指标和考核,着眼于因素分析和提高途径。而最重要的问题是学校作为一个非盈利机构,有没有提高资源使用率(或成本最小化)的动力和压力,如何形成学校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机制。” 

在实用性指标体系中,财政部学者宋梓铭(1987)提出的计量体系具有行政性操作意义。他通过计算学校完成各项教育事业计划率,计算每一个学生平均全年分摊的经费开支数、教职工人员经费、教学行政费、设备购置费、仪器设备利用率、仪器设备完好率、教学实验开出率等实际情况,考察学校的资源利用率。这一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很强,一般利用学校的年报资料就可以计算出各项指标,而且可以部分地反映学校资源利用效率情况,所以,近年也被广泛采用。但由于该体系计算出的是各个单项效率指标,难以反映学校的整体运行效率,难以形成效率机制。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本研究的主要目标

首先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7年制定的《高中教育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对苏州市教育局直属的8所公办普通高中(江苏省苏州中学、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苏州市第一中学、苏州市第三中学、苏州市第四中学、苏州市第五中学、苏州市第六中学、苏州市田家炳高级实验中学)教育培养成本进行核算;然后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C2R和BC2模型以及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指数评价模型对苏州市教育局直属的8所公办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成本效率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效率提供政策建议。 

2、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研究

1.研究的背景

2.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4.相关概念界定

5.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

第二部分:公办普通高中教育性质及其与相关办学主体的关系

1.公办普通高中教育性质

(1)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2)高中教育是准公共产品;(3)高中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2.公办普通高中与相关办学主体的关系

(1)公办普通高中与政府的关系;(2)公办普通高中与初中、高等院校的关系;(3)公办普通高中与学生家庭及相关社会捐资助学团体的关系

3.公办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效率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校内环境因素;校外环境因素)(2)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因素(3)学校个体因素(公办普通高中投入教育资源要素的数量、质量及结构;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班级规模对成本效率的影响;政治体制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三部分:公办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成本核算

1.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成本的特点

(1)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核算对象多元化;(2)共同性费用多;(3)普通高中教育成本的递增性

2.普通高中教育成本计量方法

(1)统计调查方法;(2)会计调整法;(3)会计核算法

3.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成本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1)合法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3)相关性原则;(4)权责发生制原则;(5)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6)配比原则

4.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成本核算的基本前提

(1)教育成本计量主体;(2)教育成本计量的期间;(3)持续经营;(4)货币计量

5.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和内容

(1)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2)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

第四部分:基于DEA的公办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效率分析

1.DEA方法概述

(1)DEA 相关概念和基本模型;(2)DEA 有效的经济含义及总体技术效率的分解;(3)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评价模型

2.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效率评价指标

(1)指标选取的原则;(2)指标的确定

3.普通高中成本效率的DEA实证分析

(1)数据收集;(2)数据分析

第五部分:政策建议

3、研究重点

(1)公办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成本核算。确定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列明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

(2)基于DEA的公办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效率分析。C2R和BC2 两个模型只能测量决策单元静态的效率,其计算结果不能直接体现决策单元在一定时期内的效率变化,为此需要引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简称TFP)表示生产决策单元DMU在t期到t+1期整体生产率的变化程度。本研究拟采用DEAP2.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研究坚持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依托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知识,在分析公办普通高中性质、与相关办学主体的关系,以及公办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成本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客观确定公办普通高中办学成本,然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苏州市教育局直属的8所公办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效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效率改进建议。





















2、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4年,从2016年11月到2019年10月。

(1)2016年11月—2017年4月:文献综述。

(2)2017年5月—2017年8月:公办普通高中性质及其与相关办学主体的关系。

(3)2017年9月—2018年4月:公办普通高中教育投资效率影响因素。

(4)2018年5月—2018年12月:公办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成本核算。

(5)2019年1月—2019年4月:公办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效率分析。

(6)2019年5月—2019年10月:完成研究报告并修改。

3、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成本效率相关研究学术成果,全面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研究的主要视角和基本思路,并进行分析与梳理,为本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成本会计法:本研究运用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依据国家教育发展改革委员会2007年制定的《高中教育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对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成本进行了客观核算,剔除了以往高中教育培养成本核算中与教育培养无关的费用,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科学的数据基础。

(3)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运用目前在多投入多产出机构相关效率研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本研究涉及的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对一个系统来说,任何效率都不可能达到最优,只能追求适合本系统当前生产状况的“满意”效率。DEA提供了这种“满意”的解,给出了适合系统发展方向的、相对系统现有发展水平可能达到的效率改进目标。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一要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投入要素质量;

二要完善高中教育事业会计核算制度;

三要深化普通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统筹经费投入;

四要促进公办普通高中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2、创新之处 

(1)理论创新:对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成本和成本效率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有利于建立高效的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成本和效率运行机制;本研究首次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用于高中教育成本效率评价,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效率评价的研究方法。 

(2)政策创新:本研究有利于公办普通高中加强成本核算,为社会评价公办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成本效率提供依据,为政府投资高中教育提供参考,促进高中教育阶段法律法规的完善;有利于规范普通高中的收费行为,有利于社会公众监督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研究选取发达城市苏州市的普通高中作为研究样本,可以为江苏省实施全省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

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现状与问题综述文献综述2017年4月

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对普通高中发展的影响论文2017年9月

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论文2018年9月

苏州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效率评价与改进完善研究研究报告2019年5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主持人长期从事普通高中财务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为苏州市物价局、财政局的咨询专家,主持的课题《苏州市教育系统直属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分获江苏省会计学会、苏州市会计学会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中大多为普通高中的财会人员,均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还有1名有海外学习经验的博士,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主体多元化及其管理体制创新研究”(C-c/2011/01/84),并在北图核心《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19期)发表了《高职院校经费投入主体多元化战略研究——基于“事业收入”来源结构视角》等文章。

围绕本课题,课题组收集了大量的文献,积累了很好的前期研究成果。包括:

[1]张珊珊,汪明.经费保障内涵提升规范办学寻求突破:普通高中发展亟待解决三大问题[J].中小学管理,2015,03:18-20.

[2]张传军,汪际,刘军明.贵州省普通高中经费现状及资金不足带来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7:282-283.

[3]杨红霞,杨兴芳,胡朝阳.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于对湖北省两县的调查[J].教育财会研究,2015,04:3-10.

[4]朱茂勇.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支出效率研究——基于我国中部省份的数据[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04:40-46.

[5]何浩.协调建立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J].平安校园,2015,23:25.

[6]记者宁志成.我省大幅提高公办高中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N].江苏教育报,2015-11-04001.

[7]本报特派记者常河.建立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N].江淮时报,2015-03-06002.

[8]朱茂勇.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支出效率研究——基于我国中部省份的数据[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04:40-46.

[9]彭霞.论高中教育经费管理措施探究[J].时代金融,2014,21:201-202.

[10]储诚炜,徐创洲.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27:21-23.

[11]徐秀香.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问题及对策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8:46-48.

[12]孙百才.高中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公共经费需求预测——基于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目标的背景[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10-14.

[13]刘建民,唐婷,吴金光.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对普通高中发展的影响——基于湖南省的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15-19.

[14]刘建民,毛军,吴金光.湖南省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12,05:215-219.

课题组成员能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络文献数据库,并能保证每周16小时的专门研究,每2周一次小组研讨,按照计划推进项目研究,所在学校在物质条件和时间上给予了充足的支持和保障。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