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成果统计 >> 课题研究 >> 正文

《高中多语种办学特色发展与教育国际化深入推进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多语种教学:

指一所学校除母语外开设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语言教学。由于英语教学启蒙早,普及程度高,中国人将英语称为“第一外语”,其它语种(如德语、日语、法语等)则称为“第二外语”或“小语种”。多语种教学即在一所学校中除开设英语外,还开设其他如德语、日语、法语等小语种。随着中国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多语种教学已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出现。由于语言自身的复杂性,语言教学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此,加强多种语办学研究也成为必然。

2.办学特色:

学界对办学特色的界定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办学特色被界定为学校建设某些方面的特色。如:学校教育特色化“一般是指一所学校在全面育人工作中所选择的重点,或是把已出现的某种经验特色通过深化积累,逐步形成某种富有个性的强项或优势。”这种广义的界定往往造成浅表层面的教育特色。狭义上学校教育特色化被界定为学校整体面貌的独特性。如:教育特色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办学风貌或教育风貌。这里所说的‘独特’,不能仅理解为学校这个整体中的某个教育要素的个性体现,也不能狭义地理解为是‘你无我有,你有我精’,而是指学校整体的个性。它是学校整体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个性风格和个性风貌。”这种界定有利于学校教育特色向深入发展。总之,不论广义还是狭义,教育特色化都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稳定和带有个性文化气质的办学风格,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是浅层次还是深层次,是局部特色还是整体特色。

3.教育国际化:

学界从不同角度对教育国际化给予了多种解释。其中适合基础教育的代表性解释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从具体活动出发来描述教育国际化。这些活动主要包括课程改革、师生国际交流、技术援助、项目合作研究等。然而这种解释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局限于浅表层面;一种是从发展学生、教师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角度来界定国际化,它侧重的是人的国际化。有学者这样说道:“教育国际化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的国际化,是在实现‘物’、‘财’和‘信息’国际化的同时,着重实现人的国际化。教育改革必须树立起‘一个真正的国际人,才是出色的中国人’的思想,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在素质、知识和能力诸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综观学界多种观点,本课题认为,教育国际化的真谛,不仅是在教育形式乃至内容上符合某种潮流,还需要通过学校制度、文化气质、师资课程等深层次领域,达成利用国际国内教育资源,培养国际人的目标。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于基础教育而言,主要是英语教学,多语种教学只在高等学校或专门的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学校)存在。新世纪之初,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和中国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基础教育界开始出现了多语种教学,例如,2003年,上海市由58所学校(其中41所中学,17所小学)推广“第二外语”(即小语种)。由于多语种教学起步晚,因此,国内对多语种办学的研究还很薄弱。多语种办学中学校教育国际化往往局限于课程改革、师生国际交流、技术援助、项目合作研究等,所呈现出来的教育国际化特征是呈碎片化、单向性、低位运行状态,如何通过学校制度、文化气质、师资课程等深层次领域,达成利用国际国内教育资源、培养国际人的目标,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预示着本课题研究的前沿性、探索性、创新性和价值性。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能为高中特色办学提供借鉴,意义重大。

2.研究价值:

(1)当前苏州学校教育国际化总体特征呈碎片化、单向性、低位运行状态,本课题研究将会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朝高位运行的方向发展。

(2)为学生搭建多渠道成长的立交桥。高中多语种教学的办学模式和教育国际化的深入推进,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推进学校特色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多语种教学作为一种办学模式引入学校,促进教育国际化深入推进,是学校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有利于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推大学校的影响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 研究目标:

教育国际化是人类不同文化通过国家间教育不断走向开放、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合作而不断趋于理解与融合的过程。教育国际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当今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致力于世界公民的培养,形成文化的自觉交流、合作与融合的全球教育。然而,当今苏州教育国际化正处于高原期,教育国际化总体呈碎片化、单向性、低位运行状态,与苏州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本课题研究立足于苏州地区教育国际化现状和研究人员所在学校多语种办学特色,旨在寻找学校多语种办学过程中,突破教育国际化发展瓶颈的路径,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朝高位运行的方向发展。

2.研究内容与重点:

(1)苏州与周边城市教育国际化现状(水平、举措、面临问题等)调查比较与研究。为本校 “多语种办学特色发展与教育国际化深入推进” 的研究提供依据。

(2)多语种办学中,在学校制度、文化气质、师资课程等深层领域谋求国际教育资源共享,是实现教育国际化高位运行的重要路径。

(3)以教育国际化高位运行促进多语种办学特色的深层发展,实现学校办学特色向纵深发展。这是促使学校办学特色从浅层次到深层次、从局部特色到整体改变的关键。

(4)以教育国际化的高位运行提升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实现学校多语种办学中培养国际人的目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落脚点。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通过对苏州教育国际化进行调研,找出苏州教育国际化的优势与不足;考察发达国家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和学习周边城市(如上海、杭州等)教育国际化的先进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加以借鉴;在本校多语种办学过程中,提出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高位运行的合理化建议。

2.研究过程:

(1)2016.9-2016.12

课题立项后,对苏州教育国际化现状作深入调研,2016年12月前完成对苏州教育国际化现状的分析。

(2)2017.1-2017.5

考察周边城市的教育国际化现状(水平、举措、面临问题等),开展比较研究。此项工作于2017年5月前完成。

(3)2017.6-2017.9

完成《关于推进苏州某校教育国际化高位运行的合理化建议》的调研报告。

(4)2017.10-2020.6

在本校开展实践研究,并进行理论提升,推进我校多语种办学特色的高水平、高品位发展,并形成教育国际化的独特经验。

(5)2020.7-2020.12

准备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3.基本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苏州地区、周边地区,以及国内国际学校教育国际化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文献研究法:在研究中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文献研究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3)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研究不同地区和学校教育国际化现状(水平、举措、面临问题等),寻找学校多语种办学过程中突破教育国际化发展瓶颈的路径。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 主要观点:

优化、规范学校教育国际化办学行为;推动学校教育国际化朝由被动向主动、由单向流动向双向交互、由碎片化向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形成教育国际化高位运行的多语种办学特色模式。

2.创新之处:

提出学校教育国际化高位运行的合理化建议,供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参考;推动教育国际化品牌学校的形成。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关于推进苏州某校教育国际化高位运行的合理化建议》调研报告2017.9

有关苏州某校多语种办学特色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若干篇调研报告2017-2020

有关苏州某校教育国际化深入推进的研究报告若干篇研究报告2017-2020

有关《高中多语种办学特色发展与教育国际化深入推进的研究》的论文若干篇论文2017-2020 

《高中多语种办学特色发展与教育国际化深入推进的研究》中期汇报研究报告2018.6

最终成果(限3项)《高中多语种办学特色发展与教育国际化深入推进的研究》论文集论文集2020.10

《高中多语种办学特色发展与教育国际化深入推进的研究》调研报告集研究报告集2020.10

《高中多语种办学特色发展与教育国际化深入推进的研究》结题报告研究报告2020.10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主持人是本校书记,学校多语种课程负责人,深谙苏州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具有丰富的教育国际化实践经验。本课题核心人员包括学校分管多语种教学的校长,分管教学和教科研的校长,以及学校国际交流处主任、教科处主任、多语种教师等,是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执行力强的研究团队。

2.研究基础:

本校是江苏省高中多语种课程基地,苏州市唯一的公办外国语学校,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创办外语教育特色,为苏州市较早开展教育国际化探索的学校;2009年起又开设小语种——日语、德语、法语、韩语、西班牙语等,是一所多语种办学特色的学校,对教育国际化有一定的研究。同时依托江苏省高中多语种课程基地建设进行研究,符合实际情况,具备研究的先天基础和客观条件。

早在2011年和2012年,我校时任校长就曾经在《基础教育参考》和《新教育》发表过论文《探索高中特色发展,开展多语种教学》、《创办多语种特色 培养国际化人才》;近期,核心成员之一的论文《球形结构理论:实现学校特色由局部性向整体性的跨越》刚刚收笔;对于多语种办学特色和教育国际化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本校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从来未曾停止过。

3.保障条件:

为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设有专门的课题研究经费,用于调研、专家讲座、有关教师培训、添置必要的设施等。

在研究时间上,由于主持人和核心组成员本身都是学校多语种办学特色的管理者和多语种教师,作为本职工作,不存在时间上的冲突问题。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